注释
①分章摘句:即将文章分出段落、断句,疏通整理文义。②终日乾乾:终日勤勉劳碌。知至至之、知终终之:认知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、认知到结果就向着结果去做。③王臣蹇蹇:君主与臣子均处于困境。④謇謇、谔谔:均为直言的意思。⑤来之坎坎:进退都很艰难坎坷。坎是陷入的意思。⑥虩虩、哑哑:“震来虩虩,恐致福也;笑言哑哑,后有则也。”虩虩是恐惧的样子,哑哑是笑声。⑦成汤:即商汤,商朝开国君主。
译文
古人所说的章句学,是指分章摘句地解析文章,也就是现今说的疏义。以前有人鄙视章句学,认为这不是主要着眼于文章的内涵。现今有些人把诗赋声律误当作章句学,这是不对的。但是章句意义不明,也有损于对内涵的理解。比如《周易》中说“终日乾乾”,两个乾字应当为两句,第一个乾意为“知至至之”,第二个乾意为“知终终之”。“王臣蹇蹇”的两个蹇字分别指王和臣。九五、六二爻辞中王和臣都陷于困境。王是承担困境的人,臣有时可以高飞。六二爻辞里说臣不离开君是以之应和九五的缘故。那么六二中说的蹇,就是匪躬之故的意思。后人又把“蹇”字改成“謇”字,用謇謇来表达谔谔直言的意思,尤为错误。“君子夬夬”的夬夬有两个意思,在外要用义来决断,在内要用义来克服一己之私。凡是卦名中的叠字,都是兼言上下卦的,比如“来之坎坎”也是。先代学者大多认为是连语,读成如虩虩、哑哑这样的,这是断句错误。还有“履虎尾咥人凶”应当是一整句。君子果断行事,有什么错,更何谈会带来不祥?“自天祐之吉”应当是一整句,不吉而得到利好,不是被上天庇佑的。《尚书》说:“成汤既没,太甲元年。”孔安国解释道:“汤没,至太甲方称元年。”依照《孟子》中的记载,成汤后面,还有外丙、仲壬,而《尚书疏》与之不同。又有人说可能是因为古书缺落,文章不全。依照我的考证,《汤誓》《仲虺之诰》《汤诰》,都是成汤时的诰命;成汤死后,到太甲元年,才重新将《伊训》记载在书中。自从孔安国将“太甲元年”注为断句,才看上去奇怪可疑。如果与下文连通读出来“成汤既没,太甲元年伊尹作《伊训》”,语句就圆满了,也不是缺漏。尧死后,百姓像纪念父母死亡一样服丧三年。百姓指的是有官命的人。为君主服丧,是礼仪。平民没有服丧的规定,三年里四海内没有玩乐的人,更何况朝中!《论语》说:“先行”应当作为一句,“其言”是后面一句。类似的情况非常多,都是攸关内涵的,所以章句也不能不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