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阶级开头凭着集团力量勇猛直前,打倒种种传统,那时候是敢作敢为一股气。可是这个集团并不大,在中国尤其如此,力量到底有限,而且与民众打成一片又不容易,于是碰到集中的武力,甚至加上外来的压力,就抵挡不住。而一方面广大的民众抬头要饭吃,他们也没法满足这些饥饿的民众。他们于是失去了领导地位,逗留在这夹缝中间,渐渐感觉着不自由。闹了个“四大金刚悬空八只脚”。他们于是只能保守着自己,这也算是节罢,也想缓缓地落下地去,可是气不足,得等着瞧。可是这里的是偏于中年一代。青年代的知识分子却不如此,他们无视传统的“气节”。特别是那种消极的“节”。替代的是“正义感”,接着“正义感”的是“行动”,其实“正义感”是合并了“气”和“节”,“行动”还是“气”。这是他们的新的做人尺度。等到这个尺度成为标准,知识阶级大概还是要变质的罢?19朱光潜
朱光潜1897年—1986年,安微相城人,中国著名的美学家、文艺理论家。
●诗的实质与形式
·对话者
秦希——拥护形式者。
鲁亮生——拥护实质者。
褚广建——主张实质形式一贯者。